引擎上座

汽缸蓋 Cylinder Head

汽缸蓋裝置於汽缸本體的上方,是引擎本體中集結周邊系統最多的一環,同時也是為燃燒室的頂部,需承受壓縮點火的高溫高壓衝擊,其中包含:

功能性

  • 汽門運行機構:包含凸輪軸承座、汽門彈簧座槽、汽門導管孔位、汽門座孔位,其中汽門導管孔位與汽門座孔位精確度,是確保氣密度的關鍵。
  • 進排氣道:一汽缸通常使用二汽門(一進一出),或四汽門(雙進雙出)的進排氣道,總數依據汽缸數而定。
  • 火星塞孔位:通常位於燃燒室正上方,附螺牙供火星塞上鎖。
  • 噴油嘴孔位:為缸內直噴車種獨有,歧管噴射車種則無。
  • 機油油道:分為上油道與下油道,機油是透過泵浦從引擎底部打上至汽缸蓋,再自流回下方油底殼中。
  • 冷卻水道-水道環繞於燃燒室周圍,為提供有效率的循環帶走熱量。

材質

汽缸蓋材質多為鋁合金鑄造成型,因此會發現其大部分的表面是較為粗糙且顆粒明顯的質感,這對於傳統自然進氣岐管噴射供油的車種來說,進排氣道粗糙的表面有助於氣流產生亂流,使得燃油與空氣能混合得更完全。

但更明顯的缺點則是對混合氣的流速與順暢度產生阻力,因此有坊間出現所謂的進排氣道研磨拋光等加工技術,來提高進排氣流速,讓燃燒室容積效率更好,油門反應變好。

進排氣道角度

不同的角度設定適合不同性能要求的車種而定,角度較大的進氣角度,有助於進氣時增加由上而下的氣流加速度。

如今再加上進步的高壓缸內直噴供油系統、活塞頂部形狀的設計,使得噴油霧化效率進氣渦流已成為油氣能否完全混合的兩大關鍵。

冷卻散熱影響

由於汽缸蓋下方緊鄰著高溫高壓的燃燒室,如何確保冷卻系統能發揮該有的功效,順利帶走引擎作功不斷產生的高溫廢熱,絕對是引擎能長效穩定運作的關鍵。

你知道冷卻系統顧得好,可以大大延長汽缸蓋與燃燒室周圍機件的壽命嗎?

點擊進入 : 詳細了解冷卻散熱對於汽缸蓋的重要性。

凸輪軸 Camshaft

在引擎進排氣中扮演重要角色,負責開啟進排氣門的工作,依凸輪高低角度範圍等性質的不同,能使得汽門開啟的深度持續時間有所不同,而造就不一樣的性能。

依照凸輪軸的擺放位置,可分為以下幾種型式:

置底凸輪軸OHV

採用單支凸輪軸裝置於汽缸體旁側,透過長頂桿推動頂部的汽門搖臂驅動汽門,適用於雙汽門式(2V)低轉速大扭力的引擎。

置頂凸輪軸OHC

  • 單凸引擎SOHC:採用單支凸輪軸裝置於汽缸蓋上側,透過搖臂式機構驅動汽門,適用於2V與4V汽門數的引擎。
  • 雙凸引擎DOHC:採用兩支凸輪軸裝置於汽缸蓋上側,透過直壓式搖臂式機構驅動汽門,通常用於4V汽門數的引擎。

點擊進入 : 詳細了解OHV、SOHC、DOHC之間的差異。

汽門頂筒&搖臂 Valve Arm

該部件則是凸輪軸與汽門桿之間的傳導機構,簡單說就是凸輪軸需要透過與頂筒搖臂的接觸,才能將推動力傳遞給汽門桿,進而將汽門開啟。

直壓式

凸輪軸透過頂筒裝置推動進排汽門,僅適用於雙凸引擎DOHC。

搖臂式

凸輪軸透過搖臂裝置推動進排汽門,適用於雙凸DOHC引擎、單凸SOHC引擎與頂桿式OHV引擎。

點擊進入 : 詳細了解直壓式與搖臂式汽門傳導機構。

汽門 Valve

汽門在燃燒室中,為負責執行開放與關閉進排氣的元件,因工作內容與耐熱度不同,而分為進氣門與排氣門,細部結構分為汽門頭汽門面、汽門桿以及用來固定汽門彈簧的鎖片環形槽

進氣門

位於進氣端,相較於排氣門,進氣門的直徑較大,因為在同轉速之下為了提升進氣量,得盡量提升進氣門位於燃燒室中的面積,而進氣溫度通常較低,故可將汽門錐角做得小一些,以增加進氣流速的順暢度,因此進氣門通常厚度較薄。

排氣門

位於排氣端, 排氣行程因為活塞上行提供了足夠的排氣壓力 ,故相較於進氣門,排氣門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,將燃燒室空間留給進汽門,以縮減進氣與排氣的效率差距

而燃燒後的混合氣會產生較高的溫度,為了提升強度,對於排氣門的厚度與質量也就有所要求,故排氣門通常厚度較厚,材質也不同。

材質

大多由特殊的耐熱合金剛鈷鉻鎢合金鋼等材質製成。

而改裝品則會進一步用上高價位的鈦合金剛,具有更好的強度與散熱效率,同時能達到輕量化,使得運轉慣性更小,讓進排氣門最講求的作動精確度能夠提高。

若需要專屬對應高溫,則有中空設計的鈉冷卻式汽門,會在其內部填充鈉元素,高溫時鈉元素會融化成液態流動,能更有效率的將汽門面熱量帶往汽門桿,接著傳遞至汽門導管與汽缸蓋,導向水路冷卻系統散熱。

汽門錐角

由汽門的側視圖可看出,汽門面相對於水平線的角度,大多設定為30度與45度。

汽門夾角

從側視圖來看,進氣門與排氣門之間所形成的夾角,是為汽門夾角,在活塞頂部造型不變的情況下,而汽門夾角做得越小,則燃燒室的體積就越小,壓縮比也就越大。

相反地汽門夾角越大,壓縮比也就越小了,由此可見,任何一點細微的變化都能影響引擎的屬性與體質。

而其實汽門夾角的大小,也與汽門運行機構所需要的設計有關,例如雙凸輪軸引擎應該如何規劃汽門運行機構,才能避免零件干涉,使得空間利用得宜,進而達到要求的輕量化、散熱性、壓縮比,則是各家車廠不同實力的展現。

汽門導管 Valve Guide

功用在於做為汽門桿伸縮的通道,汽門桿與汽門導管間留有微量間隙,使汽門桿能自由移動,並提供精確的導引方向,使得汽門面能與汽門座形成同心圓,讓汽門面精確的貼合在汽門座上,造就良好的氣密度。

汽門導管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則是導熱,在燃燒室不斷運作之後,會使得汽門產生高熱,熱量會傳遞至汽門桿,再經由汽門導管傳遞給汽缸蓋,最後由水路冷卻系統帶走熱量。

汽門油封 Valve Seals

通常會套用於汽門桿上,並與汽門導管的頂部做固定,可以看到汽門油封頂部周圍有一環金屬彈簧圈,彈簧圈能提供一定程度的持續緊縮力,包覆住汽門桿,來防止機油從縫隙中過量竄入至內部。

在引擎吃機油術語中,所謂的下機油,指的就是汽門油封劣化損壞所導致的情況,機油可能因此沿著汽門桿向下流至汽門面,並於汽門開啟時進入燃燒室。

汽門彈簧 Valve Spring

汽門彈簧包含了汽門彈簧上座與下座金屬墊圈,上座金屬墊圈負責頂住汽門桿上的鎖片,將彈簧壓制於一定長度內而產生彈簧張力,可使汽門緊閉,而下座金屬墊圈則做為彈簧底部的支撐平面。

彈簧硬度

彈簧的硬度與鋼絲粗細和圈數有關,而汽門的關閉,靠的就是彈簧張力,所以汽門彈簧的強度設定必須拿捏得宜。

彈簧強度太高會使得凸輪軸運轉困難磨耗增加,彈簧強度太低在高轉速時,會使得汽門無法有效緊閉而造成缸壓不足降低性能,故兩者須同時兼顧。

材質與耐受度

由於長期處在高頻率壓縮與高溫的環境下工作,汽門彈簧大多由線材成型的耐熱合金鋼所打造,例如釩鉻合金鋼矽鉻合金鋼,必須有足夠的剛性強度和耐熱度。

彈簧共振

每個設計好的彈簧都有自身的振動頻率,當引擎工作時的振動頻率與之接近時將產生共振,容易造成彈簧工作偏差甚至斷裂。

為解決此問題,通常會採用漸變線距的汽門彈簧,讓彈簧K值漸增,彈簧自身振動頻率也就有所變化而不易產生共振。

彈簧線距種類

在談到線距之前,先來了解彈簧K值的變化,在彈簧的總高、材質與鋼線粗細相同的情況下,線距越小K值就越大,反之則K值越小。

而裝置汽門彈簧時,通常會將K值較小的那端朝上,用以接收緩衝凸輪軸第一時間的衝擊力。

彈簧K值=負荷重量與變形量的比值,單位為kg/mm,故K值越大代表彈簧越硬。

汽門座 Valve Seat

汽門座為一金屬圓型環,做為汽門關閉時的第一接觸面,提供支撐強度、氣密性引導散熱的功用。
通常因為鋁合金汽缸頭的材質強度不足,會另外鑲入鎢鉻鋼強化材質的汽門座。

同心度與氣密性

汽門座與汽門需確保有精確的同心度,卻會因長時間承受高溫與開閉行程的衝擊,而產生燒蝕、積碳與凹點,造成氣密性下降。

故通常在引擎整理時,會將汽門與汽門座一並更換,或通過加工研磨來清潔並增加密合度,以提升氣密性。

接觸面積

汽門面與汽門座接觸面積太大,容易夾雜灰塵或積碳,降低氣密性。
若接觸面積太小,會導致汽門散熱不易而燒毀,故兩者在設計時會有一定的貼合角度搭配。

貼合夾角

汽門面與汽門座貼合時是為一圈環狀貼合面,貼合面寬度約為1.2~1.8mm

有的設計則會將汽門面與汽門座夾角分別設定為44度與45度,是為1度干涉角,目的在於使汽門與汽門座緊密配合,提高線氣密性

首頁 » 汽車架構 » 引擎系統 » 引擎本體 » 引擎上座-細部了解一具引擎的精華地帶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